創校由來


江西豐城又名劍邑,顧名思義,與劍結了不解之緣,世人名之「劍文化」。而劍與文化相從,又源於晉代傑出的天文學家雷煥。據晉書《張華傳》記載,西晉初年雷煥任豐城縣令時,歷時三載掘地治水尋劍,尋得秦始皇用來鎮邪的「干將莫邪」雌雄雙劍,消去與江山相剋之紫氣,解除了皇室的心頭之患,同時也降服了水龍,使豐城風調雨順,五穀豐登,百姓為紀念雷煥治水掘劍之功績,嗣後豐城即別稱「劍邑」,開拓了一系列劍文化之淵源。在人文古蹟方面,豐城境內的「劍匣亭」、「寶氣亭」和「劍池廟」等均與雷煥「掘獄基得劍」的典故有淵源。而贛江流經豐城境域的一段,名曰「劍江」,江堤稱「劍堤」。

承襲此種傳統,創建於北宋的「龍光書院」,就坐落在雷煥掘地得寶劍之地。「龍光」即劍光之意,亦為紀念雷煥與劍而名,建築布局嚴謹規範,造型雅致,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,並與廬山白鹿洞書院齊名。宋理學家朱熹來此講學,賦詩贊:「ㄧ道榮光帶碧山,天風吹雨度雲關」。






故校長熊恢1923年自「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系」畢業後返回南昌省會創辦的「劍聲中學」,也是ㄧ所名重一時的學校。校名「劍聲」是因雷煥掘地獲寶劍名揚古今,又因校內書聲朗朗,取「劍氣書聲」之義簡化為「劍聲」,而後在1975年復校於新店市明德社區,逐步拓展校務至桃園、台中、彰化、台南、高雄等地。各園所皆採用義大利教育學家蒙特梭利、德國教育學家福祿貝爾之教學法,教室內採混齡教育及開放式教具,為幼兒提供最豐富的學習環境,並將主題教學融入蒙式文化教育中,讓幼兒學習環境豐富多元,以奠定幼兒全人教育、均衡發展之基石,塑造內外兼備之優質兒童。

劍聲的時代風華,可用唐初著名文人王勃在《滕王閣序》中「物華天寶,龍光射牛斗之墟;人傑地靈,徐孺下陳藩之榻」的經典名句,作了最好的概括與評價。


劍聲幼教事業機構 版權所有‧Copyright © Jian Sheng